很久沒有一部影片讓我淚流滿面,“我的人生不是只有你”這是我觀看《我的姐姐》最大的感觸。
劇中有兩位姐姐,姑媽與安然。姑媽背負著傳統女性的價值觀,把家中最好資源給男孩,成為家庭生存的犧牲品,弟弟前進的鋪腳石。安然不愿背負親情的枷鎖,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,奮力反抗,面對輿論譴責的同時,也能保持最初的夢想。她們唯一共同點就是同樣面臨著“血緣的羈絆”,選擇了不一樣的人生。然而,在共同經歷了一些事情后,情感達成共鳴時,姑媽漸漸理解了安然。
電影結尾處,呈現出了開放式結局,安然沒有在領養書上簽字,帶著弟弟暢快淋漓踢著足球,留給觀眾無數的遐想。最終,姐姐選擇送養還是選擇跟弟弟一起長大,選擇追夢還是選擇無法割舍的親情,我想:只要是姐姐的選擇,都值得被尊重、被祝福。畢竟,“我的人生不是只有你””可是我只有你了”這種親情與夢想間的羈絆,若不能感同身受,就不要妄加評論,唯有祝福。
回到生活,我也是位姐姐,有一個小我3歲的弟弟。我感謝父母,在我幼兒時給了我一個玩伴,在我年少時多了一個吐槽發泄的同伴,在父母年邁時有一個與我血脈相連的共同扶持的親人。我也要感謝弟弟,是他教會了我分享、責任與擔當,是他讓我變得勇敢與自信。
1955年,毛主席提出“婦女能頂半邊天”的口號,響徹大江南北,鼓勵婦女走出傳統角色,進入政治與公共領域去參加社會主義建設與社會主義革命,現在我們國家經濟發展的越來越昌盛與繁榮,我們的思想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進步,請把以前的男尊女卑思想拋棄掉,活出精彩的自己。
女人在生活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,可以是平凡的女人、母親、妻子,也可以是不平凡的時代楷模、巾幗英雄、無畏勇士。但更多時候女人要成為自己,在成為自己的角色里,卻要有著不一樣的認知。選擇什么樣生活,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,而決定一個人平庸或者高貴,是見識、是才學、是為人處世的樣貌和姿態。學識與才華、良知與智慧,是一個女人最好的精神養分。三月春光好時節,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在悄悄醞釀中......高貴而優雅的女神們,請從初心出發,做最好的自己;在平等視野里,看到美感;在平和的心境里,覓到情懷。